類似推薦
編輯推薦
十年后的世界將會如何?人類的選擇正在經受考驗,帶你了解人類與AI的趨勢與未來。
內容簡介
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與被稱為史上最強棋士的羽生善治,兩位擁有頂尖智慧的名人圍繞著“十年后,百年后的世界將變得如何”展開對談。人工智能、不斷進化的機器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帶來的醫(yī)學革命……
話題從生命科學的最前沿,擴展到人工智能的界限與可能性。人類的直覺究竟是什么?人類將來是否真的能夠不老不死?兩人運用了各自領域的專業(yè)知識,熱烈討論了人類永恒的主題。
作者簡介
作者山中伸彌,1962年出生于大阪。先后畢業(yè)于神戶大學醫(yī)學部和大阪市立大學研究生院醫(yī)學研究科。之后留學美國,在Gladstone Institutes做博士研究員。1996年回國之后先在大阪市立大學醫(yī)學部做助手,1999年又到奈良先端科學枝術大學院大學基因教育研究中心做助理教授,從2003年起升職為教授。2004年轉職到京都大學再生醫(yī)學研究所任教授,從2010年4月開始就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因為成功地開發(fā)了用人類的皮膚細胞制成iPs細胞的技術,在2010年獲得京都獎先端技術部門獎,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章節(jié)目錄
版權信息
代序 羽生善治致山中伸彌
第一章 iPS細胞研究的最前沿在發(fā)生什么
還只是起步階段
在家豬體內培育人類肝臟
探索遺傳病的原因
五十年前的突破
果蠅觸角上長出眼睛
斷腿還能再生
沙里淘金
這個發(fā)現“肯定錯了”
單靠紙筆就拿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頒獎儀式的八卦
第二章 棋士為什么會輸給人工智能
我以為不可能輸
將棋軟件的“加拉帕戈斯式”進化
僅以電腦做練習對手的世代
為什么研究者傾向于隱瞞
一切都“實時”的時代
提倡專利降價的原因
人會揣測,因而會犯錯
第三章 未來人類會被AI控制嗎
人類的美學意識限制了選擇的范圍
AI不知恐懼為何物
AI創(chuàng)造不出“梨妖精”
AI能找借口嗎
體貼的機器人
AI能下“招待棋”嗎
人類不用工作的社會
棋士這個職業(yè)會消失嗎
AI能超越人類的大腦嗎
智能手機是“外接智能”
失控的AI
AI是一名出色的員工
第四章 尖端醫(yī)療戰(zhàn)勝一切疾病的日子會到來嗎
人類基因組計劃
垃圾中隱藏著重要的訊息
可否切碎遺傳基因
飽受爭議的“設計嬰兒”
iPS細胞的“訂單”
細胞庫應該由公立機構運營
只明白了其中的一成
第五章 有哪些事情,人類可以做到,而AI做不到
藤井聰太四段是否與眾不同
創(chuàng)造力衰退
第六感、讀棋和大局觀
戰(zhàn)法隨年齡而變
“如何舍棄”比“如何獲得”更重要
如果百年前的棋士和現代棋士對弈
解答問題,終有局限
導向重大發(fā)現的“感覺”
“空白的時間”催生出靈感
AI能作巴赫的曲,但寫不出村上春樹的小說
正因為無知才去挑戰(zhàn)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總之這個感覺不錯
第六章 新創(chuàng)意是從哪里誕生的
產生獨創(chuàng)性的三種模式
嘗試做沒人去做的實驗
“無知”的強大
成功經驗變成絆腳石
舒適的環(huán)境很危險
否定課本
由量變到質變
失敗也是不錯的嘗試
真正的獨創(chuàng)與虛假的獨創(chuàng)
“阿倍野狗實驗”陷阱
第七章 日本要怎樣才能成為人才大國
用跑全馬來籌集研究資金
學習“捐贈大國”美國
歐美的科學背后有宗教
“醫(yī)學部至上主義”的弊端
阻礙研究的“死亡谷”
如何培養(yǎng)“螺旋型”人才
如何將孩子培養(yǎng)成諾貝爾獎獲得者
看似無意義,實際有意義
第八章 十年后、百年后,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模樣
人類能夠長生不老嗎
“不想保留這樣的基因”
向“虛擬爺爺”咨詢人生
吃了會做噩夢的藥
記憶能由后代繼承嗎
人類的選擇正在經受考驗
代跋 山中伸彌致羽生善治
人類的未來,AI的未來是2021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山中伸彌。
溫馨提示:
得書感謝您對《人類的未來,AI的未來》關注和支持,如本書內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權等情形的,請聯系本網站。